《關于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促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通知》發布
2020年4月3日,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關于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促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通知》,以下為通知事項全文:
一、進一步明確裝配式建筑實施要求
全市保障性住房和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以上的政府投資、主導建設的建筑工程項目,橋梁、綜合管廊、人行天橋等市政設施工程項目,應根據渝府辦發〔2017〕185號文件要求從相應時間節點起,采用裝配式建筑或裝配式建造方式。主城各區已建成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政府機關等100米范圍內噪聲敏感區域的出讓地塊,應根據渝府辦發〔2017〕185號文件要求從相應時間節點起,將裝配式建筑實施要求納入土地出讓條件。
從2020年1月1日起,主城各區以招拍掛方式出讓宗地計容建筑規模10萬平方米及以上的國有土地應在供地方案中明確裝配式建筑實施要求。從2020年起,主城各區每年在建設項目供地面積總量中實施裝配式建筑的面積比例不低于30%(其中兩江新區不低于50%),并逐年增長5%,裝配率應滿足我市相關規定。其他區縣可參照本通知制定以招拍掛方式出讓國有土地的裝配式建筑實施要求。
二、開展裝配式建筑商品房預售試點
裝配式建筑商品房項目在辦理預售許可時,可以將預制部品部件投資計入工程建設總投資,可以將預制部品部件生產納入工程進度衡量。主城區開展裝配式建筑商品房預售試點,達到以下工程進度時可申請辦理預售許可:
(一)擬預售房屋為八層及以下的,已建房屋建筑面積達到擬建房屋面積的二分之一以上,且預制部品部件采購生產投資額達到主體結構總投資15%以上,可視為完成主體建筑封頂;
(二)擬預售房屋為九層及以上的,已建房屋建筑面積達到擬建房屋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且預制部品部件采購生產投資額達到主體結構總投資20%以上,可視為完成擬建房屋面積的二分之一;
(三)開發企業信用綜合測評年度排名全市前三十,近三年未發生違法違規及不良信用行為,擬預售房屋列入我市建筑產業現代化綜合示范工程項目實施計劃,完成基礎工程達到正負零標準,且預制部品部件采購生產投資額達到主體結構總投資25%以上,可視為滿足預售要求。在指導商品房銷售價格時,應考慮裝配式建筑增量成本。其他區縣可參照本通知制定裝配式建筑商品房預售管理規定。
三、規范裝配式建筑項目管理
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資、主導建設的建筑工程項目及市政設施工程項目,投資主管部門按裝配式建筑或裝配式建造方式核準投資估算和設計概算。
各區在供地方案中明確裝配式建筑實施要求,由規劃自然資源部門將裝配式建筑實施要求納入土地出讓合同,并由區縣政府按照供地方案、土地出讓合同明確的裝配式建筑實施要求開展監管。
建設單位應在項目招標文件中提出裝配式建筑實施具體技術要求,原則上應采用以設計施工(生產采購)一體化為核心的工程總承包模式。在初步設計審批(政府投資項目)、施工圖審查和商品房預售許可辦理時,應重點審查項目是否達到裝配式建筑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予通過;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加強部品部件工廠監管和施工現場質量檢查,落實各方主體質量終身責任,保障工程質量安全。
裝配式建筑項目應在設計、生產、施工、運維等全生命周期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建立裝配式建筑項目數據庫,為實現全過程質量管控和責任追溯提供信息技術支撐。裝配式建筑項目應執行重慶市建設施工現場文明施工標準,減少施工圍擋、外腳手架、建筑垃圾、施工揚塵、噪聲等對城市環境的影響,提升建筑工地形象與城市整體形象。
四、推廣裝配式建筑新技術
推行一體化集成設計,重視建筑師對建筑結構、機電設備、部品部件、裝配施工、裝飾裝修的核心統籌作用,重點關注隔熱、通風、采光、隔聲等建筑性能,推行通用化、模數化、標準化設計方式。大力推廣應用水平預制構件,預制非承重外墻、預制內隔墻;逐步推廣應用預制柱、預制承重墻、圍護墻與保溫隔熱一體化技術、內隔墻與管線裝修一體化技術。推行工業化裝修,推進一體化裝修模式和集成式廚衛、管線分離等新技術應用,促進傳統裝修向工業化裝修轉型發展。
五、發展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
引導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企業按照我市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規劃在全市合理布局,形成與工程建設規模相匹配的部品部件生產能力。積極引進工業化裝修領域龍頭企業,帶動工業化裝修等產業發展。
進一步開放建筑市場,支持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企業入渝發展。引導傳統建材企業向裝配式部品部件生產企業轉型,鼓勵本地設計、施工企業提升全產業鏈實施能力。發展智能建造產業,培育建筑業大數據產業園區,推動大數據、智能化與裝配式建筑深度融合發展。
六、加強裝配式建筑培訓宣傳
加強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鼓勵企業建立裝配式建筑實訓基地,開展裝配式建筑工人操作實訓。支持企業、行業協會與高等院校合作,培養裝配式建筑管理和技術人才。建立裝配式建筑專家庫,為裝配式建筑項目提供咨詢服務。各區縣要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廣泛宣傳裝配式建筑優勢,提高公眾對裝配式建筑的認知度,營造政府、企業、院校、公眾共同關注并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促進裝配式建筑產業和市場健康發展。